为什么说人民公社解散是必然的?

2. 它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尤其是在土地平整、水利建设和农田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 人民公社还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村社会。在人民公社的历史时期,尽管我国政治和社会形势动荡不安,但农村社会通过这一体制,虽然物质匮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然而,任何制度都有两面性,人民公社制度的优势也容易转变为致命的缺点。它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先国家、后集体”的收益分配原则,使农民的生活水平长期未能改善,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利益与生产积极性。

2. 与人民公社配套的户籍制度、粮油供销制度以及就业与福利制度等,造成了巨大的城乡差异。当时,城市户口被称为“铁饭碗”,而农民则捧着一个“泥饭碗”。

这种城乡二元化制度,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困在农村,导致了“人多地少,人多活少”的情况,造成了干活消耗体力、工作效率低下,严重浪费了劳动力,并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3. 人民公社制度过于强调共同“富裕”和“平等”,其结果是将个体完全束缚在集体中,使人们成为单纯的生产工具,压制了农民的创造力,这无疑是对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同时,城乡差异又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总的来说,人民公社制度体现了计划经济在农村的具体表现。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生产方式压制了“人性”,妨碍了个体的生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对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若作为权宜之计,或许可以接受,但长期坚持将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从我们周边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实际上我们建国后的周边国家,都是在二战废墟上重建,到80年代初改革开放时,我们才意识到,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越了我们。

随着农村包产到户为契机的改革开放,我们开始放权、松绑,政策逐渐宽松,个性逐渐得到解放。短短几年内,国民的创造力如火山般喷发,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取得的巨大成功有目共睹。不可避免地,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但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旨在使社会向更加合理、更具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如今,某些人通过网络恶意夸大当前问题,否定国家的包产到户政策,提出的“药方”竟然是重回大集体。然而,集体和单干并无绝对的高低之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农民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今的任何形式的集体,都是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体,类似于股份制公司的合作组织,类似人民公社这种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早已不复存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