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2年工作总结

   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建于2010年9月,次年1月正式通过科技部审批成为首批试点联盟之一。2012年,理事单位由33家扩增到41家,包括雨润、双汇、喜旺、皓月等24家行业骨干企业,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2所知名高校,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5家科研院所。联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领域涉及加工技术、加工装备、质量安全控制等,拥有工程中心11个,重点实验室13个,检测中心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和工作站14个,合理的产业布局,雄厚的硬件平台为联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2年,联盟坚持“面向市场、平等自愿、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存的创新模式,构建行业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工作

  (一)不断推进联盟规范化运行

  联盟的运行与管理,必须遵循科学发展、可持续原则,形成成员单位相互促进、共谋发展的良好态势,就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调整改进。成立以来,联盟一直在向组织化、规范化运行不断努力,以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12年,联盟秘书处在理事会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这一联盟发展宗旨,在广泛征集成员单位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联盟于12月2日上午在南京雨润集团总部隆重召开年度理事会议。科技部农村司产业科技处处长胡京华,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李宁院士,北京市科委农业发展处处长马金旺,江苏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吴翔出席会议。

  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年度《联盟工作报告》和《秘书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加工所等8家单位成为联盟新成员;商定2013年理事会由中国农业大学承办;明确将于2013年初举行一次大型技术交流活动,并就组织开展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组织开展行业科技发展调研和规划,推进多元化的合作交流等多项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审视了联盟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促进了联盟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当日下午,李宁院士主持召开了专家技术委员会会议。委员们讨论了肉类加工产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梳理了肉品质基础理论研究、传统肉制品现代化、机械设备制造等方面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针对雨润集团、双汇集团等提出的“关于胶原蛋白肠衣标注方面的问题”,委员们进行了科学论证,建议以联盟名义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妥善解决该问题。

  (二)联合开展产业重大技术攻关

  2012年,联盟深入开展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新申请国家级课题4项(表1),由联盟成员合作申报的7项国家级课题成功启动(表2),涉及半数联盟成员单位,累计国家拨款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这些课题主要针对我国动物源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安全保障性差,生产方式落后、标准化程度低等制约产业规模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开发宰后生鲜肉食用品质调控技术、传统动物源食品风味品质调控和质量保证技术、动物源食品凝胶和预乳化特性调控技术及标准化分级技术等,希望通过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建立我国动物源食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体系,力争在3-5年内使我国动物源食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并满足国内行业企业实现“高效节能、低碳绿色”、提高规模性能和安全品质现代化产业模式的需要。

  截至2012年底,联盟成员遵循产业技术创新链,依托合作创新项目和自主立项项目开展科技创新,突破猪肉计算机识别自动分级技术、肉种鉴别技术、异质肉控制技术、重组肉和烧烤类产品上色技术、微生物预测和多栅栏减菌技术等核心、关键、共性技术3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8项、软件着作权2项;制订UNECE鹅肉、马肉等3项国际标准,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10项;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研发成果的转化效率,避免了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帮助企业节约了不低于1200万元的研发成本,使部分肉制品(如金华火腿)缩短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研发周期,大大提高了投入产出效率。

1.jpg

  (三)为政府部门献言献策

  联盟参与了科技部“我国食品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发展战略研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规划(2013-2015年)”、北京市“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研究与思考”等战略规划的制定,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切合实际的意见建议,为促进产业,乃至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积极开展对外宣传

  联盟借助各大平面、网络媒体,面向行业、政府深入打造联盟品牌。依托理事长单位旗下的食品行业最权威的中国食品杂志社,联盟于2012年7月起,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肉类研究》开辟专栏,不定期介绍联盟工作进展、技术创新和技术对接活动等;在《中国标准化》杂志、《北京市科技志》、科技部网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站、食品伙伴网等进行了联盟建设成效宣传;秘书处集策划、撰稿、编辑于一身,出版第3期《联盟动态》,包括学者剪影、联盟工作、荣誉绽放、平台建设、资讯前沿、热点分析、成员介绍7个栏目,向成员单位、成员单位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联盟主管部门、联盟外部合作单位等邮递《联盟动态》300余册。

  (五)组织参与各类科技活动

  2012年,联盟先后举办了“肉类加工技术及机械科技周”、“食品添加剂讲座”、“中日-动物源性食品加工新技术与安全论坛”、“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等大型科技活动和学术会议,邀请和接待了一大批国内外着名学者和企业负责人;以联盟为主体参加“2012中国产业技术联盟标准论坛”、“京蒙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赤峰)洽谈会”等国内外各类会议和活动20余次,极大地提升了联盟的学术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

  1.举办“2012年度肉类加工技术及机械科技周”

  3月23日至25日,由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2012年度肉类加工技术及机械科技周”在京召开,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综合计划处处长高旺盛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并与企业亲切交流。

  该活动已成功举办21届,是以肉类加工技术装备、添加剂、包装材料等展示、交易为主体的大型综合性工业科技展览会,是国内肉类加工技术及机械设备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交流盛会,参展商共计二百余家,双汇集团、青岛建华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杭州艾博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等联盟成员企业悉数参展,参观人数达万人,达成合作意向百余项。

  科技周同期举办了“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与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食品添加剂”系列讲座,邀请天津春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海乐·西亚泽食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技术专家现身说法,围绕食品添加剂在肉类加工中的规范使用及其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大家展开了热烈交流。

  2.主办“2012年中日-动物源性食品加工新技术与安全论坛”

  4月1日至8日,由联盟主办的“2012年中日-动物源性食品加工新技术与安全论坛”系列活动在日本东京和北海道相继举行,70余名中日两国知名专家学者就加工技术、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等进行深入交流,展示了动物源性食品的最新科研成果,共同促进中日食品科学研究与产业的快速发展。

  3.主办 “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11月3日至4日,联盟在北京万方苑国际酒店举办了“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来自乳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食品安全检测试剂和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食品产业联盟相关单位代表、国内高校食品专业、科研院所和企业的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侧重于正确把握食品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定位,找准关键问题,突破瓶颈约束,破解合作难题,高起点开创产学研合作创新、互利共赢新局面。

  二.重要成绩

  (一)在科技部开展的运行评估工作中获评为A

  2013年1月23日,科技部发布《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结果的通知》(国科办体〔2013〕4号),在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联盟在2012年7月至8月开展的评估工作中,表现优秀,被评定为A级。

  根据《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工作方案(试行)》,科技部于2012年对试点的56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6家联盟运行成效显着,评估结果为A级;26家联盟运行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评估结果为B级;4家联盟存在较多突出问题,评估结果为C级,根据规定不再纳入试点范围。

  我联盟将再接再厉,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机制,持续推进产业重大技术创新进程。

  (二)联盟成员斩获“2012肉类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大会”40项殊荣

  10月10日上午,“2012肉类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大会”在京召开。来自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及世界肉类组织的领导、嘉宾、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聚一堂,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8家成员单位参加了本次大会。

  受主办方邀请,联盟理事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作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对肉类食品产业的影响”主题报告,联盟秘书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副总工乔晓玲作“中国肉类工业和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主题报告,报告得到在场领导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反响热烈。

  大会发布了“2012中国肉类食品行业最具价值品牌及影响力品牌”奖和“2012年中国肉类食品行业科技领军人物及科技创新人物”奖获奖名单,联盟成员单位共获各类奖项40项,其中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雨润肉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联盟成员单位获“中国肉类产业最具价值品牌”称号;烟台市喜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资源亚太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华英禽业集团等6家成员单位获“中国肉类产业影响力品牌”称号;理事长王守伟、副理事长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王玉芬及江苏雨润肉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成员单位的专家学者获“中国肉类产业科技领军人物”、“中国肉类产业科技创新人物”及“中国肉类产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这些奖项是对成员单位“抱团取暖”成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联盟工作的高度评价。

 

  (三)多形式开展科技推广,带动企业“育人才、出新品、增效益”

  2012年,联盟继续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一方面继续加大畜禽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配套集成力度,建立健全了酱卤肉制品、腌腊肉制品、骨素等多套集成度高、适配性强的全套技术体系,向湖南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康宏园食品有限公司、中山市千腊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青藏高原绿色肉食品公司、北京世新华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怀安县涌泉农牧有限公司等联盟内外部企业推广转移技术成果40余项,极大地推进了当地特色畜禽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联盟积极拓宽推广形式,举办了“2012年度肉类加工技术及机械推广对接活动”、“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与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食品添加剂”系列讲座和“2012年中日-动物源性食品加工新技术与安全论坛”等,参加了“京蒙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赤峰)洽谈会”和“全国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与百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活动”等,通过各类活动,帮助成员单位与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市草原百盈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意向20余项,不仅有效推进了地方肉类加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也为业内创造了合作发展机会,为提升行业综合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为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联盟对我国肉类产业的带动作用,联盟依托技术推广、技术转让及技术服务项目,培训中小肉制品加工企业培训管理、研发、品控、生产专业技术人员186人。培训采用技术转让与人员培训有机结合方式,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与指导试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传授中西式肉制品开发与加工新技术,推广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新理念,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显着提高了学员的自主研发技能和质量安全管理能力,有效带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

  三.新技术突破

  2012年,联盟以技术集成创新为重要手段,瞄准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优势成员单位,依托各级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推进了肉类加工技术升级换代,开发并转化了一批科研成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发酵肉制品工程化加工新技术

  针对国内发酵肉制品需求快速增长及其加工技术落后的现状,联盟依托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发酵肉制品工程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在2015年末形成较为完整的发酵肉制品工程化加工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

  目前,技术人员已完成优良发酵剂菌株选育、发酵香肠配方和工艺智能化设计技术研究与相关数据库构建、发酵剂分子改良技术研究、发酵肉制品微生物预报技术研究、发酵肉制品风味形成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传统发酵火腿加工工艺现代化改进的研究,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酵剂菌株6株,建立了发酵香肠产品性状数据库,发表学术论文3篇,应用机械化、连续化辊揉腌制、腌腿清洗脱盐—风干脱水技术、气候模拟技术和内源酶调控技术优化了火腿生产工艺参数,在保持金华火腿传统风味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火腿盐分(降至8%),提高了产品的均一化和出品率。

  利用相关技术成果开发的产品已中试生产成功,并制定了产品标准,进入规模化试生产阶段,产品已投放市场。

  (二)北京黑猪特色肉制品加工技术

  为了打造北京黑猪特色品牌,带动北京地区特色畜种养殖及加工业的经济发展,联盟6家在京成员单位依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根据市场对黑猪肉制品的需求,开展北京黑猪特色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并进行中试生产。

  该项目完成了色泽与风味固化技术、营养保持技术、综合防腐保鲜技术、微波二次杀菌技术、抗氧化技术等肉制品加工共性技术与特色产品研发关键技术集成,熟化了3条新加工工艺;开发北京黑猪特色肠类、特色中式菜肴类、特色酱卤类肉制品30个并进行了中试生产,这些产品类型均能够最高效的保留黑猪肉的营养和风味特色,大大丰富了产品种类,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制定了企业标准《北京黑猪猪血》、《黑猪肉皮冻》。建成了年生产100吨北京黑猪特色肉制品中试生产线1条,取得了QS证书(QS1121 0401 0047),进行了北京黑猪特色肉制品的中试生产,并验证了加工工艺和各参数的稳定性。取得了ISO22000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发表科技论文4篇,其中SCI文章1篇。

  该项目充分发挥国内优良猪种资源优势,丰富了市场产品结构,扩大了北京黑猪的品牌影响力,已中试生产北京黑猪熟食130吨,超过预期目标的125吨;销售收入计划为1550万元,实际完成1568.65万元;缴税总额119.53万元,净利润总额283.42万元,对促进畜牧养殖业及屠宰加工业增效增收有重要意义。

  (三)肉种鉴别技术

  肉类产品中“参杂使假”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焦点之一,有时甚至涉及到民族信仰问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联盟针对国内相关技术“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的现状,开展肉中掺假鉴别技术研究,突破了基于DNA技术的肉种鉴别技术,实现了肉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准确率达90%以上,编制了1套相应的perl和matlab语言程序及6套RT-PCR引物、探针序列库及设计评价方法,提高了引物设计成功率,缩短了开发周期。该技术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加大国内肉制品市场质量监督和检查力度做出了标志性贡献,为鉴定肉制品掺伪事件性质和量刑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联盟已将该技术应用到相关成员单位的肉制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抽查工作中。

  (四)节能减排新技术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我国肉类加工行业仍然属于粗放型生产类型,不符合节约资源和节能减排要求,不利于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2012年,联盟组织相关成员单位技术人员深入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了畜禽骨血深加工新技术,该技术提出畜禽骨加工“吃光用尽”的设想,做到零排放,即全价利用,涉及的骨血两套加工技术可将设备投资减少40%,节约能耗35%以上,节约水资源45%以上,大大降低了能耗,缩短了生产周期,有效避免了畜禽骨血作为屠宰固废排入环境;升级发明专利节水型冻肉解冻机关键技术,每解冻1t肉节水24t,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水排放量,节约废水处理费用,降低对企业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技术在北京、河北的联盟成员单位建立了3项应用示范工程,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废固、废水排放量,节约废弃物处理费用,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推进了循环经济建设进程。

  四.发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需要更多的科研投入和政策支持

  联盟建设是我国促成“产学研”科技创新的一次新尝试,成长初期必然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像肉类这类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执政党和国家的形象的涉农产业。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对秘书处进行软课题支持、明确联盟标准的地位、对联盟成员企业进行税收优惠等方式对联盟建设进行激励与鞭策。希望日后联盟能够有机会以项目承担主体的形式开展各项工作,更好的发挥联盟的科技创新带动作用,保障联盟成员单位的整体利益。

  (二)建立规章制度监督机制

  经过三年多的运行建设,联盟的各项规章制度相继出台,但如何确保成员单位自觉自愿严格执行,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联盟将根据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广泛征求成员单位的意见建议,建立监督程序。

  (三)搭建信息化技术平台

  目前,联盟尚未建立专门网站,信息发布、技术交流和推广手段稍显落后,亟待完善信息化技术平台,并与地方省市技术市场信息港或科技成果推广网站进行合作,开展信息数据库建设,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宣传、交流和转化,进一步推进联盟的科学、规范化建设。

  五.2013年度的工作设想

  (一)继续推进联盟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进一步强化理事会、专家技术委员会、秘书处、项目统筹领导小组、知识产权协调委员会的规范运行,优化联盟运行模式,增补肉类产业联合研发基地的相关管理制度,避免因“制度死角”引起的事务纠纷;组织高校与科研院所高级技术人员深入企业调研,完善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实地解决企业技术问题。

  (二)继续组织申报、实施国家科技计划任务

  组织实施好已申报成功的国家科技支撑、863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等各级科研课题,定期开展课题进展汇报;做好2014年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备选项目推荐工作;在持续开展国家各级科研课题研究的同时,继续推进各类肉制品加工技术集成与创新工作,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肉类加工产业现代化连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发挥联盟内部多学科优势,进行多学科交叉领域创新研究,力争在肉用发酵剂选育、畜禽可食性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聘任国际知名专家,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

  拓展国际交流途径,树立联盟在国际肉类加工行业的形象,派代表参加2013年5月法兰克福国际食品肉类加工设备展(IFFA);聘请国际知名专家为联盟技术顾问;除例行举办一年一度的“肉类加工技术及机械科技周”外,联盟计划组织蛋白质组学、酶学、肉类加工技术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活动2-3次,为行业打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