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2年工作总

   一、联盟基本情况

  农作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于2009年,是在科技部的倡导下,由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种集团”)联合50余家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种业协会、种业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本着“自愿、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发起成立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2年4月28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发布2012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名单的通知》(国科发体〔2012〕293号),联盟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复,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试点期2年。

  二、联盟运行机制完善情况

  正式获得试点联盟批复后,联盟在北京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科技部农村科技司主要领导和联盟50多家成员单位的代表参会,会议上,联盟表决通过了修订的《联盟章程》、《联盟项目管理办法》、《联盟经费管理办法》和《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联盟的人员管理制度也在《联盟章程》中予以明确。

  同时,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联盟理事会,联盟理事会由中种集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十五家单位构成。理事会选举中种集团任联盟理事长单位,中种集团总经理张学工出任联盟理事长;理事会选举产生了联盟秘书处,中种集团副总经理田冰川被理事会选举为联盟秘书长;理事会聘任了专家顾问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被理事会聘任为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三、联盟2012年度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1、结合联盟承担作物种业科技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联盟协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联盟依托各专业组的明确分工,充分利用联盟承担的作物种业科技工程项目建设,发挥联盟内部的产学研成员的优势,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在玉米、水稻、小麦、油料、棉花、大豆和蔬菜的新品种培育与扩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突出亮点的成果。

  玉米单倍体育种诱导系选育方面取得突破,通过改良诱导系农大高诱一号,选育出诱导率更高,抗病性更好新材料桂诱1号。2012年育成的新品种成单60,已与种子企业签订了转让开发协议,直接经济效益100万元。

  水稻中后期功能型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及应用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提出了实现超级杂交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协调的亲本选配策略,选用籼粳中间型恢复系,通过建立完善的抗白叶枯病基因和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平台,创建了以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光合功能为目标的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

  小麦领域,在国内首创利用冰草和小麦杂交创制小冰麦种质资源。该技术是解决当前小麦育种瓶颈的重要手段,冰草和长穗偃麦草种质资源的利用对进一步提高产量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油料领域,培育出了油菜新品系YN171,其含油量达到64.8%,创造了油菜含油量的新的世界纪录,为我国高油油菜育种和高油基因调控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亲本资源。大力进行黑河40号大豆品种的扩繁和推广工作,使该品种成为黑龙江和内蒙北部第六积温带主栽品种,使北部高寒区大豆生产实现了高产稳产,产生了极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棉花领域,大力推广超早熟短季棉新品种培育及麦后直播配套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利用《超早熟短季棉培育方法》发明专利,在河北省首次审定夏棉品种,为我国黄河流域开展麦棉双直播种植模式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撑。

  主要蔬菜良种繁育技术集成领域,在应用生化和DNA技术研发、种子遗传质量(纯度)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开始将蔬菜制种产业推广到非洲肯尼亚等国家。

  农作物新品种规模化制种关键技术领域,重点针对玉米、水稻、等杂交作物制种领域的问题开展集成攻关。完成了郑58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并在2012年在甘肃张掖开始试制郑单958不育系制种,2013年有望大面积中试。《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作为国家行业推荐标准,已通过专家评审,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是中国甚至国际上首个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体系的系列技术标准。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在直升机赶粉、机械化播种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有望通过机械化解决水稻制种劳动力短缺和提升种子纯度的问题。

  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领域,研制成功了世界首张水稻全基因组6K和60K芯片,该技术除了大大提速新品种选育的进程外,还可广泛应用于水稻种质改良的全过程,包括水稻质检中的分子标记指纹鉴定、杂交群体后代基因分型、育种材料背景鉴定等,使快速、准确、高通量的系统化水稻质检体系成为可能。

  农作物新品种规模化测试体系建设方面,采用大容量测试,优化部分国家标准,形成更高效、与企业实际更紧密结合的测试标准。在玉米和水稻测试领域引入了国际先进的育种软件,实现了测试数据的信息化。年测试品种/组合超过1000个。

  2、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模式,引导产业跨越式发展

  2012年度,联盟进一步加大了内部产学研合作的推进力度,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和模式,为种业产业的进一步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2年8月28日,在联盟的大力推动下,联盟成员中种集团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资本合作平台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与巴基斯坦佳德农业研究与服务(私营)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共同推进中国二系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推广和应用。此次合作是双方落实《中巴政府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十七届会议议定书》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二系杂交小麦已率先实现了国际化推广,在杂交小麦开发与推广方面继续保持了国际领先地位。

  2012年,油料专业组率先启动了产学研全面共享体系建立的筹备工作。专业组的内所有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研究团队多次就如何建设的公共数据平台,如何按照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开放种质资源、基因、标记、引物,如何共享品种筛选测试网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联盟认为这种合作机制是实现了企业与科研单位研发领域的深度全面对接的好机制,如果建成,将成为了联盟内部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突破。并希望能够推动其尽早建立,总结经验,在未来在其他专业组中,进一步大力推广。

  2012年,联盟深度参与了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的发起筹备过程,并与基金的运营和管理单位北京先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度对接。未来,随着基金的正式运作,联盟将争取基金公司加入联盟,并优先为联盟内部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创新支持方法和模式,为种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创新联盟项目管理方式

  联盟作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作物种业科技工程”的项目组织单位,在2012年度认真履行项目组织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创新项目的管理模式,对项目执行过程严格监管。

  项目管理机制创新:联盟根据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修订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等办法用以约束和规范项目执行。同时联盟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建立了联盟专家委员会和项目专家组对项目评审阶段及执行阶段的双重评审制度。

  项目管理措施创新:针对科技部农村领域专项经费改革的精神,联盟组织进行了系统培训,明确经费使用的财务要求。联盟建立项目绩效评分机制,由联盟专家委员会和项目专家组联合对课题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分。对于执行情况突出的单位,进行联盟内部的通报表扬;对于执行情况出现问题的单位,联盟在项目组织单位的权责范围内,对承担单位的任务和经费进行调整,并在联盟内部通报批评。同时联盟健全了项目的合同制管理,对所有承担研究任务的法人单位进行合同制管理,明确任务、经费、考核指标和权责。这些创新管理措施的实行,得到了课题组织单位和科技部相关司处领导的支持和肯定,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4、提升联盟内刊《中国种子》的办刊水平,强化联盟信息平台作用

  《中国种子》于2010年8月,经联盟理事会批准,以中种集团为主体创办。刊物具备北京市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准印证号:京内资准字1012——L0070号),编辑部严格执行新闻出版的有关规定,确保刊登内容和出版发行流程符合国家法律和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

  刊物在2012年度加大办刊力度,日益成长为具有广泛行业影响力的行业内参,在各级农业主管单位、联盟内外部的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中已逐渐形成优异口碑和知名度,发行量达1000份,发行范围覆盖国务院有关领导、国家各部位和省级政府负责人和全联盟成员单位。

  刊物坚持贯彻“深度调研、理性思考”的办刊理念,及时反映种业一线的生产情况和市场动态,传递国内外种业前沿生产、研发资讯,多角度展现业内专家对行业发展的战略性思考,为联盟成员和种业行业主管单位传递及时准确的一线要情、提供深刻到位的评论分析。在多次相关会议上得到了科技部农村科技司主要领导的肯定。目前,该刊物已经成为了种业政策制定者与主管部门重要的内部参考材料,在联盟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部种业的影响力迅速上升。

  5 、深度参与科技部的各项产业调研,成为政府和产业之间的桥梁

  联盟成立以来,成为了科技部与产业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联盟深入参与科技部“国家‘十二五’生物种业科技发展思路和科技计划实施方案”和“生物种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通过需求调研、研发攻关、成果推介、示范推广、技术交易、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为科技部献言献策。

  2012年初,联盟参与了科技部在海南博鳌举行的 “农业(种业)科技创新论坛”,向大会分享和展示联盟在产学研合作领域的方法和经验。同时,联盟也深入参与到了海南国家南繁种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的各项规划和论证中。

  四、联盟工作存在的问题

  1、联盟对于项目的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以联盟为项目组织单位,是科技部农村领域在“十二五”期间重要的创新和突破。项目执行以来,联盟创新了各种体制和机制,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受到了科技部农村科技司领导的一致认可。但是,作为一个非法人实体的项目组织单位,联盟和一个有成熟项目组织实施和监管能力的地方科技厅相比,在组织实施方面的经验上还有所欠缺,监管手段上还有一定差距。项目的评价、约束和激励机制,都需要在2013年度的工作中进一步的加以完善。

  2、联盟工作经费亟待解决

  联盟现在的工作经费完全由联盟的理事长单位直接承担。联盟应通过参考其它同盟工作经费解决的方式,尽快提出和落实工作经费问题,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3、种业行业较为弱小,企业普遍实力不强,需要联盟拓展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进行行业共性问题的集中攻关

  在我国种业产业目前的发展阶段,大部分企业仍较为弱小,普遍实力不强。因此导致处于种业行业的联盟无法像其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那样组织发起由企业共同出资的联盟公共基金,支持自主立项的产业协同攻关。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联盟在2012年度已经做了一些有益尝试,通过高强度产学研合作引导和引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等方式,实现联盟在“作物种业科技工程”项目之外的突破,构建一个更大范围的系统攻关平台。

  五、联盟2013年度工作计划

  1、着力提升联盟的创新能力建设

  做好“作物种业科技工程”项目的执行监管,配合科技部中期检查工作,对项目课题的财务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审计工作,力争抽查面达到50%。加强项目管理工作的培训,有计划组织组织项目培训和经费培训。

  强化联盟内部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有计划的组织联盟内部的企业或新技术的交流推介会,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流动和交流。力争通过交流推介会等形式引导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对于联盟内部企业进行投资。组织指导各成员单位,分步分级,建立分作物科研数据库的工作,使数据库成为联盟内部合作的基础数据。

  扩大联盟范围,吸纳北京先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为联盟成员。同时结合产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吸收更多的有影响力的单位或与产业相关的其它类型的单位加入联盟,如种子加工机械单位,种衣剂研发单位以及一些专业的具有法人性质的农村合作组织加入联盟。

  2、提升联盟的对外影响力

  倡议发起成立农村领域联盟理事长联席会议。在科技部相关司处的指导下,联盟将与饲料,农装,木竹联盟一道,发起成立农村领域联盟的理事长联席会议,促进农业领域联盟间的交流和合作。

  健全《中国种子》内刊的联盟平台交流工作,加大办刊力度,使该杂志成为联盟政策谏言的重要渠道。同时,加大内刊中联盟动态的篇幅,有计划的组织各联盟单位提供联盟动态的素材。

  3、提升联盟基础管理与服务工作

  学习研究其它联盟的成功经验,健全联盟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确定和完善秘书处的职责,建立起各单位的联盟秘书网络。同时,进一步完善作物种业科技工程项目管理的评价、约束和激励机制。通过学习其它产业创新联盟平台的经验,建立联盟工作经费征集机制和管理办法。

  农作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依托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代章)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