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海水种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3年度工作总结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完成了“恒兴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

  2013年由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共同完成了省部产学研结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项目“恒兴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建设,建立了由4名科技特派员为核心的创新团队。针对目前水产行业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就低鱼粉环保高效水产饲料、水产动物投喂频率、水产新型品种繁育、深水网箱养殖、养殖环境生态调控、养殖生物防控等技术开展了研究;开发了饲料新产品凡纳滨对虾饲料990#、991#,开发了珍珠龙趸种苗培育技术,开发了高健康凡纳滨对虾育苗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组建“博士工作站”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共建“博士工作站”,搭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充分整合、发挥高校及企业等各方面的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优势,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带动我国南方水产养殖技术的升级。

  3、开展了凡纳滨对虾抗病速长良种选育工作

  2013年,南海区海水种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间相关单位继续开展了凡纳滨对虾抗病速长良种选育工作,通过采用家系选育、群体选育、BLUP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先进的育种技术,成功扩繁了凡纳滨对虾抗病抗逆速长品系的5个核心种群以及建立了若干配套系,并且推广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社会反响,同时凡纳滨对虾抗病速长品系的建立对实现凡纳滨对虾亲虾的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1)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继续开展南美白对虾家系选育和新品种推广工作,建立家系200多个,扩繁“桂海1号”种虾5万对以上,繁育“桂海1号”幼体34.38亿尾、虾苗42392万尾。

  2)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南海区海水种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帮助下申报了国家《凡纳滨对虾育苗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对我国凡纳滨对虾的亲虾培育、受精卵孵化、幼体培育和虾苗质量等提出了新的技术标准。凡纳滨对虾育苗技术规范的确立对规范我国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规范的实施将对我国整个凡纳滨对虾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4、开展了遗传育种、养殖新品种的开发、养殖生态学研究

  2013年在遗传育种、养殖新品种的开发、养殖生态学研究、饲料与营养等研究领域取得一定进展。目前选育主要选育品种有斑节对虾、合浦珠母贝、企鹅珍珠贝、卵形鲳鲹;在石斑鱼仔鱼微颗粒饲料技术与海水功能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获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黄斑篮子、七带石斑鱼的育苗技术开发;完成了贝藻养殖技术规范的制定。

  1)课题组开展了珍珠龙趸胚胎发育、仔、稚、幼鱼发育和变态规律研究,弄清了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发育适宜的盐、光环境条件,研发种苗培育的系列关键技术,包括育苗过程水环境盐、光调控技术以及生物饵料培养和强化技术。在上述技术研究的基础上,2013年建立了珍珠龙趸种苗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

  2012.7-2013.7,课题组对海南省临高后水湾卵形鲳鲹深水网箱区的水体和底泥样品开展周年采样和分析,测定和收集养殖区的水文数据,对卵形鲳鲹周年养殖过程进行了跟踪观察,收集饵料投喂、卵形鲳鲹的生长、病害发生和死亡情况等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卵形鲳鲹网箱养殖环境、网箱设置与维护、鱼种运输、放养规格、放养密度、饲养与管理及病害防治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形成了技术规范。

  2)2013年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多项国家科研项目,积极与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优势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5、服务产业

  1)恒兴公司在广东海洋大学开办“恒兴班”,设立了“恒兴奖学金”,与高校联合办学,为企业输送合格科研人员。广东海洋大学为恒兴股份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利用特派员工作站平台的科研力量及人才培育优势,恒兴股份为海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工作站为依托开展实验,通过学习与实践,扎实了理论功底,提高了实践能力。2013年,恒兴公司与海大合作培养硕士3名。在恒兴公司实践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部分学生在毕业后留在恒兴工作。

  2)2013年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用于种苗繁育的种虾约3万对,生产无节幼体30亿尾,优质虾苗6亿尾,推广养殖面积接近6000亩,有效降低了虾农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成功率。

  3)召开学术会议或论坛

  ①2013年4月23日下午,应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邀请,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国范研究员、秘书长阙华勇研究员和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教授一行三人,应邀到南海水产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南海所江世贵所长主持交流会,所科研处处长邱丽华研究员,贝类体系岗位专家喻达辉研究员、王江勇研究员,海南试验站站长吴开畅研究员以及相关学科科技人员、联合培养研究生等30多人参加了交流。 交流会上,包振民教授作了题为“系统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前各种组学技术已使生命科学分析与综合向系统生物学发展,并重点讲授了系统生物学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包教授还介绍了他的科研团队在扇贝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就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报告内容丰富、精彩,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兴趣。大家就关注的或感兴趣的话题与张国范研究员、阙华勇研究员、包振民教授进行了热烈探讨,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2014-03-07_152401.jpg

  ②2013年4月28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Katie E. Hyma博士应邀到南海水产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水产养殖与生物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喻达辉研究员主持学术交流会,相关学科科技人员及研究生参加了交流。交流会上,Katie E.Hyma博士作了题为“Genotyping by Sequencing (GBS): applica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with non-model organisms”的学术报告,介绍了GBS技术的建立、优点、技术流程、应用领域和成功案例。报告引起了与会科技人员和研究生的广泛兴趣,大家就关注的和感兴趣的话题与Katie E. Hyma博士进行了热烈交流。

2014-03-07_152505.jpg

  ③2013年9月3日,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会长王博文、秘书长王平一行4人,到南海水产研究所进行技术交流。李卓佳研究员、杨莺莺研究员、陶启友副主任、杨铿副主任等接待了王博文会长一行,并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李卓佳研究员介绍了近两年我国对虾养殖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南海所健康养殖团队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主要成果等。王博文会长介绍了今年海南省的对虾养殖现状,提出了对虾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南海所专家对王会长提出的对虾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双方还就今后的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2014-03-07_152545.jpg

  ④2013年9月13-14日,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广州承办了中国工程院2013年“水产科技论坛”,共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10人作特邀报告,参加会议代表300多人。

  ⑤2013年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林生研究员应邀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南海所江世贵所长、科研处邱丽华处长以及相关学科科研人员和联合培养研究生40多人参加了学术交流。交流会上,宋林生研究员作了题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的学术报告,从海洋无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防御机理、病害防控等方面系统、深入介绍了最新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免疫因子在病害防治、抗病抗逆选育中的研究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展望。讲座引起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大家进行了热烈交流和讨论。

2014-03-07_152619.jpg

  ⑥2013年10月25日,美国奥本大学刘占江教授应邀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南海所江世贵所长、科研处邱丽华处长、养殖室喻达辉研究员以及相关学科科研人员和研究生40多人参加了学术交流。交流会上,刘占江教授作了题为“Genomic approach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resistance and low oxygen tolerance in catfish ”的学术报告。刘教授介绍了其实验室多年来在Catfish基因组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构建Catfish遗传连锁图谱和物理图谱,基因组测序分析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并着重介绍了Catfish抗病和耐低氧相关基因的筛选和鉴定。报告引起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和热烈交流探讨,为双方后续开展合作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4-03-07_152657.jpg

  4)开展科技下乡技术培训与服务,培训渔业人员

  ①2013年5月9日至10日,参加了由南海水产研究所组织的赴广西合浦县开展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培训活动,共有86名对虾养殖从业者参加了培训。本站联合斑节对虾育种岗位开展了斑节对虾“南海1号”新品种推广及应用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

  ②2013年5月8-12日参加了汕尾市城区海洋与渔业局基层水产技术员培训班,授课内容主要是鱼虾混养殖、养殖水质控制、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病害防治技术等专业知识,培训人数70多人。

  ③2013年5月12日,应汕尾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邀请,带领研究生为网箱养殖石斑鱼进行鱼病诊治,经现场检查,发现汕尾港网箱养殖石斑鱼换了严重的白点病,死鱼情况严重。区又君研究员现场指导养殖户防治鱼病,并详细讲解病鱼处理方法。

  ④2013年6月26-27日,应海口市海洋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的邀请,赴海口市桂林洋开发区,开展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参加培训人员共57人。培训内容有“对虾健康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南海1号斑节对虾新品种推广及应用技术”,发放《南海1号斑节对虾新品种推广》、《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手册》等资料100多册。

  ⑤2013年7月29日,应邀赴中山市坦洲镇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和安全用药培训;当地100多名从事基层水产养殖的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

  ⑥2013年10月26日,应海口市海洋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的邀请,在海口市琼山区三江镇进行了为期1天的科技下乡活动。期间,陈旭做了“对虾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培训讲座,周发林做了“斑节对虾新品系介绍”的报告。会议气氛热烈,反应良好;参会人员131人。

  ⑦2013年11月26-29日,南海水产研究所博士后参加中国博士后西部服务团活动,与防城港当地企业对接提供卵形鲳鲹养殖与育苗技术服务。

  二、取得的重要成绩

  1、形成或制修订技术标准2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企业标准1项;

  2、新申请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获得专利授权1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

  3、发表论文35篇;

  4、召开学术会议或论坛6次;开展科技下乡技术培训与服务7次,培训渔业人员500多人次。

  三、新的技术突破

  1、珍珠龙趸种苗培育技术

  对珍珠龙趸仔、稚和幼鱼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尽地采样观察,对珍珠龙趸种苗的开口时间、适宜开口饵料、饵料转换时间等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合珍珠龙趸种苗培育需求的生物饵料培养及营养强化技术,确定了仔、稚、幼鱼培育的适宜盐度和光照范围。利用本技术成果共成功繁育珍珠龙趸种苗2批次,实现珍珠龙趸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已完全变态种苗(2.5cm)的平均育苗成活率达到21%,育成2.5cm商品种苗20万尾。

  2、凡纳滨对虾抗病速长优良品系的选育

  该品系由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等单位共同选育而成。该品系建立凡纳滨对虾基础种群7个,每个基础种群数量1万对;建立凡纳滨对虾抗病速长优良品系核心种群4个,每个核心种群数量3万对;凡纳滨对虾核心种群比基础种群生长速度和抗病系数均有所提高。

  四、发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南海区海水种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经费不足,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大对本联盟的支持力度。

  五、2014年度的工作设想

  联合南海区海水种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盟员单位,积极申报国家、省部各级科研项目,项目研究内容重点围绕我省主要海水养殖品种育种与制种技术研究、集成与产业化开展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中的重点任务之一:优先推动海洋关键技术集成和产业化,开展海水增养殖,重点加强优良品种培育,海洋渔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展重要养殖经济品种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石斑鱼、卵形鲳鲹等热带亚热带养殖品种良种和优质苗种培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1、合作研发计划

  继续开展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石斑鱼、卵形鲳鲹、军曹鱼等研发工作。

  2、加强联盟扩建工作

  向省内种业及行业相关的单位发出邀请,联合有意为南海区海水种苗贡献力量的单位,共同建设本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