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玉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按照科技部提出的引导性、服务性、基础性、实效性四性要求和发挥好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突破和转移、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成果向产业发展、实行科技平台资源开放共享等作用定位要求,紧紧围绕玉米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坚持打好基础,注重实效的思路,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并取得较好效果。

  一、开展了大规模产业创新战略调研活动,为联盟工作开展打好基础。玉米联盟是由企业作为发起单位组建而成的。我们认为要担当起联盟牵头重任,必须扬长避短,尽快对国内外尖端走势、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存在问题及需求等有准确把握,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工作。为此,我们下定决心,从调查研究入手,夯实基础。首先组织联盟内知名专家,包括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制定了《玉米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调研方案》,并反复征求联盟成员单位对调研方案意见。在此基础上,先后对50家玉米种业龙头企业、30科研院所和院校进行调查问卷和电话沟通,取得数万个一手数据,并进行了分类汇总分析。同时,按照玉米产业分布,有重点的对北京、山西、吉林、山东等,分别就平台建设、种质创新、高产栽培、深加工等进行实地调研座谈,先后召开座谈会议5次,深入15个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半年多的调研,取得了8方面成果:(1)摸清了玉米产业发展状况。包括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区域及生态特点、产业的发展特征。(2)摸清了我国玉米种业市场的发展概况,对我国玉米种业市场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3)摸清了玉米种业市场状况。国内玉米种子行业市场规模、竞争现状、与典型国家玉米种业的竞争力对比等。(4)摸清了我国玉米品种选育技术发展现状、玉米种子制种与加工检测技术发展现状,结合国际玉米种业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玉米种业发展需求,分析了玉米种业技术热点和发展方向。(5)摸清了我国玉米种业育种科研机构现状。包括科研机构分布情况、品种、人才队伍和设施平台情况、玉米育种科研机构实力等。(6)摸清了玉米种业企业现状。包括玉米种业企业数量、规模及分布情况,玉米种业企业品种、人才队伍和设施平台情况,玉米种业企业综合实力对比,与典型国际玉米种业企业的竞争力分析。(7)对玉米商业化育种体系进行了研究。包括 玉米商业化育种流程研究、玉米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分析、玉米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限制因素研究等。(8)对玉米种业研发投入情况分进行了调研分析。包括科研机构育种科研投入、企业种业科研投入、国家财政科研投入等。这些成果取得,为联盟发挥好参谋、指导、服务、协调等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织联盟开展创新攻关活动,加快产业升级。一年来,联盟协调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在超高产玉米培育及栽培、转基因育种及葡萄糖结晶技术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攻关11项,筹集项目经费1161万元。主要项目: 1、提出的加强玉米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注重种质资源培育等7项建议,目前,“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作为重大支撑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其中由玉米联盟牵头4个子课题,8个科研院所企业参加,项目已完成课题 、专家答辩等环节。 2、《黄淮东部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由联盟成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共同承担。项目创建了3套技术模式,集成创新10项技术规程,为小麦-玉米大面积持续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3、《规模化玉米遗传转化技术建立和分子标记技术研发》。由联盟成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奥瑞金种业有限公司等联合承担。项目利用包括DH917、郑88等十多个玉米优良自交系开展幼胚的组织培养和再生条件筛选,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4、联盟成员单位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吉林大学、江南等联合承担的《玉米原料高浓度酒精发酵的关键技术应用》及《玉米原料高浓度酒精发酵的产业技术开发》突破3项核心技术(1)糖化发酵并行工艺;(2)降低高浓度配料粘度的工艺;(3)清液的回用比例。形成生物酶法转化工艺路线,淀粉初始投料浓度为50%以上,降低了低聚异麦芽糖生产成本10%以上。实现从玉米粉生产出高质量的淀粉糖,不但降低了淀粉糖成本,提高了质量,而且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4)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

  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的同时,协调联盟内部成员自筹经费,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先后筹措经费600万元,实施了《玉米高产联合攻关》,2013年经农业部专家组联合验收,取得15114.74公斤的最新记录,实现了玉米高产记录的再突破。

  通过联盟联合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选育审定高产优良品种12个,取得品种权5项,发明专利9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

  三、多形式服务产业,促进产业发展。 在资源共享方面,充分利用联盟内部的国家工程中心、国家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等有效资源,对外共享价值5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28台套。联盟成员单位组织召开学术会议3次,组织对外展览20余次。2013年9月9日由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天宇研究员在北京召开了玉米优异资源现场展示交流会,会议就玉米资源研发进展、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及本年度田间展示材料信息等内容进行了介绍。联盟成员对田间种植展示材料进行现场评价筛选与观摩,提供展示的自交系材料及群体材料共计156份,有评价与筛选、育种迫切需要的抗不同类型主要病害种质资源材料78份;新引进美国GEM项目创新自交系32份和基础育种群体5个;新引进美国品种保护过期自交系(E-PVP)和北美公共自交系41份。另外通过科企合作联合构建的、分别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改良育种群体(瑞德群体、黄改群体和兰卡群体)材料3个,还有各单位提供的目标优良杂交种组合49个。成员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在共同进行种质资源的评价的同时,挑选登记了各自育种所需的材料,并观摩了基于各单位提供的材料构建的群体和蓄势准备超越的目标优良品种或组合,对今后种质资源需求及玉米种质资源联合评价与创新、高效共享平台建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探讨玉米种质资源联合评价与创新的工作重点和实施方案,优先免费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种质资源服务;河南农科院重点实验室免费为成员单位提供开放服务;登海种业、三北种业、中种集团等种企在全国29个等省市地区建立示范基地800多个,示范面积超50万亩,召开推广观摩培训会100余场,发放资料75000份,培训人员20000人次。在组织技术转移推广方面,联盟制定推广《夏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对外转移3项产业先进技术,进一步促进了玉米机械化生产、超高产玉米培育、高效栽培以及玉米深加工等技术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分别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东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品种研发、技术共享和人才流动方面开展合作。向3家企业转让科技成果1项,目前已经大规模应用。

  四、积极反映企业和产业需求,为产业发展多做实事。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调研、召开会议等形式,及时了解企业的呼声和产业发展需求,并通过联盟渠道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一年来,先后征求企业建议56条,由联盟秘书处汇总整理了调研报告2个。其中,《玉米产业链调研报告》对玉米产业链、价值链及创新链进行全视角分析。《玉米种子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调研报告》,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玉米现代化种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体制机制、坚持公益性科研与商业性育种分开、加强玉米育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玉米创新平台支持等5项政策建议。同时针对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十大优势科研院所、十大有发展前景企业、五大瓶颈技术和五大产品目标进行重点政策支持和倾斜。两个报告分别上报国家相关部委,相关领导专题听取了联盟调研汇报,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部分建议已得到相关部门采纳。其中,商业化育种项目已列入当年度科技重大项目招标计划,安排经费1亿元。

  五、加强联盟队伍,完善联盟运行管理。 联盟秘书处队伍建设做到专职化,实现了信息交互畅通。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定期召开联盟理事会。先后印发联盟简报4期,总印发达13期;召开理事会议、专家委员会会议7次。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较好保障联盟利益需求较好为联盟成员服务,为产业服务。

  2014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联盟作用,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运行机制。借联盟试点评估有利时机,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坚持理事长会议、理事成员会议和专家委员会会议。建立畅通网站、简报等多形式信息沟通渠道。

  二是推进产业创新。通过争取国家支持和发挥联盟成员两个积极性,瞄准国际前沿,协同攻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

  三是全力服务产业和企业。征求发现并及时上报产业需求,开放利用好各种资源和平台,组织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当好产业发展的后勤部和政府的参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