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盟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马铃薯综合育种及新品种选育、旱作高效栽培技术、种薯标准化生产、土传有害生物监控、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晚疫病综合防治、节水灌溉配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发,培育出了爱兰1号、东农308、克新24号等8个马铃薯新品种,其中宁薯14号马铃薯品种获得了品种权,并与克新24号品种推广面积均超过了万亩。
联盟在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等方面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在马铃薯中耕追肥机等方面的研究中获得了18项实用新型专利。在马铃薯脱毒种薯试管苗、脱毒种薯、种薯分级等方面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在马铃薯类病毒检测等方面制定了4项行业标准。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联盟在内蒙古赤峰市、黑龙江省克山县、辽宁省绥中县、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等地建设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20万亩左右,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联盟还选育出了玫瑰系列彩色马铃薯新品种与新材料,试制成功彩色马铃薯全粉,开展了利用彩色马铃薯生产花青素及多酚的的技术研究,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年度总体发展情况
1.创新活动
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发挥了马铃薯产业联盟的科技、地缘、人才、设备和市场优势,进一步整合科研单位、大学和企业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紧密合作平台,通过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共同争取大项目、孵化大成果,力争把我国的马铃薯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共同打造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马铃薯产业航母。
联盟依托 “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黑龙江省马铃薯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马铃薯育种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开展了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马铃薯试管苗、原原种工厂化、低成本生产繁育和精准施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展了马铃薯主要病毒病、类病毒、真细菌病害及品种纯度监测技术的研究,建立了马铃薯种薯质量监测跟踪体系;开展了化学药剂及耕作栽培措施等综合技术防治;开展了马铃薯淀粉及休闲食品加工工艺研究及设备研发。
2012年,东北区联盟成员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成功联合申报了“马铃薯优质生产与产业化升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强化了联盟协同创新能力。
此外,联盟还组织开展了“马铃薯综合育种技术和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克新22号生产中试与示范针”、“中挪马铃薯土传有害生物监控技术合作研究”、“马铃薯旱作高效栽培技术及耕作机械集成与示范”、“马铃薯花生复种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研究,引起了马铃薯行业内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创新成效
2013年,联盟围绕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展了马铃薯品种选育及种薯标准化繁育技术体系、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测体系、马铃薯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监测及预警技术创新体系、马铃薯农业机械和加工设备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联盟获得专利22项,其中包括《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马铃薯种薯包衣及其制备方法》等4项发明专利;包括《马铃薯中耕追肥机》、《马铃薯原原种无土栽培的监控系统》、《马铃薯种植用振动深松装置》等18项实用新型专利。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包括《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规程》、《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等,制订了4项农业行业标准,包括《马铃薯6种病毒的检测-RT-PCR法》、《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检测 核酸斑点杂交法》等,还制订了2项地方标准。
联盟获得省部级奖项4项,其中《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的建立》《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研究》获得了黑龙江省农业进步一等奖,《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复种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了辽宁省政府二等奖。
3.服务产业
联盟整合马铃薯行业资源、服务马铃薯产业。2013年,联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征求企业技术需求,并将需求进行归纳、汇总、发布,为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联盟参与制定了《黑龙江垦区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辽宁省马铃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年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等产业技术发展规划8项,组织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1项,召开马铃薯绿色博览会、马铃薯种薯节、马铃薯有机产品博览会等7次产品展览,在各基地组织联盟内成员及马铃薯种植大户参观学习5000余人次,发放《马铃薯栽培技术手册》2000余册。召开马铃薯种植经验交流会、马铃薯联盟理事会、中-挪马铃薯研讨会、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专业研讨会14次,成功举办“全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技术培训班”,对来自全国9个省市17家单位的49名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2013年,联盟为马铃薯产业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1名、专业推广硕士2名。组织科研人员到麦肯食品有限公司等行业内知名的大公司兼职,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提高联盟成员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整合联盟优势资源,发挥联盟科技引领作用,联盟内科研机构组织大型仪器设备50多台(套)成立联盟仪器资源库,在联盟内共享,并提供给联盟内企业单位使用27次,为企业单位解决了困难,提供了方便。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对马铃薯生产企业进行田间检测和实验室检测,保证了马铃薯种薯的质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发的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已在黑龙江、广西、内蒙古、甘肃、重庆、云南等我国主要马铃薯产区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4.组织管理经验
联盟设立理事会、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和秘书处,组织结构建全,职责明确,联盟理事会为联盟的最高决策机构;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为联盟理事会咨询机构;秘书处为联盟常设执行机构。
联盟制定了联盟项目申报、经费及人员管理、对外合作交流、知识产权保护等内部管理制度等。在联盟项目立项方面,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及产业需求,由秘书处征集项目建议,经由专家技术委员会论证、理事会同意后,由联盟秘书处组织向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推荐;联盟和外部企业的委托支持或联盟成员间产学研合作项目,由联盟以择优或招标形式确定合作方。联盟吸纳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积极从事马铃薯产业相关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服务的机构为联盟成员,享受联盟成员权利,承担联盟成员义务。所有联盟事务按照《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的规定和要求严格执行联盟建议。
5. 联盟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政策建议
(1)目前,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经费由理事长单位自筹获得,运行经费比较紧张,联盟被列为试点联盟后,希望国家能够多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上的支持。
(2)联盟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盟成员间联系,充分发挥技术和资源的优势,积极推进联盟多元化产业合作,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升联盟在国家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
(3)对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立项,政府批准资金支持,联盟组织产学研结合攻关,取得的成果进行转化、进一步推广。
三、典型成果介绍
1.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技术是一个基于气象数据(降雨、相对湿度和温度)和晚疫病菌的侵染及发生流行规律而设计的预测系统。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自行设计,该系统采用自动气象站收集气象数据,并将数据输入模型进行分析,绘制病害发生曲线图,然后根据模型计算出的趋势图,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药剂喷施时机。该系统可以实时接收和处理气象数据,并实现多个气象站点统一操控和管理,每个预测预报气象站可以覆盖30-50公里的预报范围,各气象站每小时自动采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每天根据模型对气象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田间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预测病害发展趋势。预报员根据病害发生趋势情况,结合天气预报、种植时期、马铃薯生育期和杀菌剂作用特点,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进行通报,及时发布信息,指导病害防治工作。该系统具有科学、高效、准确及操作简便易行的特点,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便于推广的实用技术。该技术自2009年以来,连续四年进行了多点试验、测试和应用,该测报体系已在哈尔滨周边地区、肇东、依安和克山等地区马铃薯种植基地推广应用,至今累计建立晚疫病预测预报站次11个,测报系统应用面积达13.95万亩,该项技术的应用,直接受益对象有1500多户马铃薯种植者。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
2013年晚疫病预测预报站分布情况
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
四、 年度大事记
1. 4月10日,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一行到联盟理事长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进行农业科技工作的调研,并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多年来做出的贡献和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2. 4月18日-4月20日,“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暨云南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会”在云南农业大学召开。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分中心、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等相关部门领导,来自10余个省的45家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90余人参加了会议。
3. 2013年5月,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出任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荣誉理事长,他带领的反季马铃薯研究团队在冬季马铃薯田间生物多样性、马铃薯无公害超高产技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4. 6月20日,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视察调研。对农科院多年来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三农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5. 9月18日,中国农科院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在哈尔滨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就进一步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合作协议,发挥黑龙江省农科院资源、区域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人才、技术等优势,促进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达成同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