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良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要点

  一、2014年工作总结

  1. 组织机构活动

  2014年在京召开联盟年度会议一次。会议总结2014年联盟主要工作,推举了联盟第二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审议并完善联盟运行管理制度,商讨2015年联盟重点工作。联盟内的合作创新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主要畜禽新品种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召开年度总结会议,课题负责人汇报研究进展及阶段性成果,联盟专家委员会对项目执行情况进展考评;同时联盟专家委员会对联盟标准及专利池进行了审阅和评议。此外,联盟秘书处每月召开例行工作会至少1次。联盟秘书处与成员单位联络人保持密切沟通,2014年下半年秘书处先后调研了北京奶牛中心、上海奶牛育种中心、黑龙江省博瑞遗传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科院、广东温氏集团等联盟成员单位,了解畜禽种业产业发展状况,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撰写完成《农业战略新兴产业——畜禽种业产业报告》1份。

  2. 协同创新活动

  (1)技术创新

  联盟目前承担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主要畜禽新品种选育与关键技术研究”,15家联盟成员单位参与,国拨经费5205万元。自2011年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35项,培育畜禽新品种5个。突破了奶牛新遗传缺陷检测、猪大管冷冻精液制备、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等关键新技术,形成了奶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绿壳蛋基因定位与育种应用、鸡蛋鱼腥味敏感基因检测技术开发与育种应用等一批产业技术成果。其中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于2012年开始应用于全国种公牛遗传评定,2014年参与全国奶牛良种补贴的774头种公牛中,147头为基因组选择种公牛,加快了我国奶牛遗传改良进展,大幅节约育种成本。

  2014年6月,联盟申报的北京市科委2014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科技专项获批,项目年度经费20万元。该项目旨在支持联盟围绕产业促进,在跨领域协同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标准制定与推广、科技成果示范应用与推广、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这是本联盟首次获得北京市科技项目经费支持。

  2014年,联盟成员单位新承担北京科委重大项目2项,其中“京白1号及农大5号蛋种鸡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项目,由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北农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担;“基于基因组选择平台的种猪繁育体系建立与应用”项目,由北京市畜牧总站牵头,联盟成员单位北京养猪育种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参加。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联盟成员单位产学研合作和资源贡献,实现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提升首都动物种业产业的科技竞争力。

  (2)知识产权

  动物品种或配套系是畜禽良种产业的主要产品,其中凝聚了从遗传资源开发到选育各环节的一系列技术,是知识产权的集中体现。本联盟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已经培育了多个当前市场主导品种,包括广东温氏集团的华农温氏Ⅰ号猪配套系、新兴黄鸡、新兴麻鸡、竹丝鸡,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的京红1号、京粉1号、京粉2号,北京北农大动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农大3号矮小蛋鸡等。2014年联盟成员单位广东温氏集团又有2个品种——天露黄鸡、天露黑鸡,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此外,中国农业大学、广东农科院畜牧所还参与完成了大午粉1号蛋鸡、苏禽绿壳蛋鸡、粤禽皇5号蛋鸡等3个新品种的培育。

  (3)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

  联盟内产学研合作紧密,每年有30名以上研究生在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开展研发工作,同时有20名以上企业科技研发人员到科研单位学习和合作研究。广东温氏集团与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合作是畜禽良种行业产学研合作典范。华南农业大学共有6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常年派驻温氏集团开展产学研工作并担任要职。2014年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推进高端人才培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 辐射活动、宣传交流

  由科技部农村中心组织,联盟专家牵头,国内有近80位动物育种专家共同编写了《动物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近期将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外,联盟专家参与制定了《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2015-2025)》。联盟成员积极与国内外同行深入交流,制作展板、展台,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利用种猪拍卖会平台展示最新猪育种成果,并着手将该模式在其它畜种中推广;利用国内外畜禽有关会议,新成果,提升技术支持畜禽育种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观摩、现场指导、远程视频会议等模式提高技术、成果的覆盖范围。

  为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整个产业更好发展,联盟与成员单位联合组织了“全国蛋鸡产业技术与经济高峰论坛-2014暨第十三届中国蛋种鸡企业高层论坛”、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管理技术培训会等9次会议、培训活动,有效促进了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院所和高校的育种新技术交流,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辐射,扩大了联盟的知名度。

  4、工作亮点

  (1)优质蛋鸡新品种荣获北京市科技一等奖

  联盟成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北农大动物科技公司合作完成的“‘农大3号’小型蛋鸡配套系培育与应用”荣获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成果以“节粮”和“优质蛋鸡”为主要育种目标,培育出“农大3号”小型蛋鸡配套系,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并广泛推广,现已辐射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商品鸡6.3亿羽,生产优质鸡蛋超过100亿枚;并建立标准化饲养技术体系和洁蛋加工技术,打造了8个知名鸡蛋品牌,推动了蛋鸡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的发展。

  (2)奶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联盟牵头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与联盟内的北京奶牛中心、上海奶牛中心等企业合作,组建了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根据我国奶牛育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荷斯坦牛中进行基因组选择实施方案。构建了结合基因组育种值和传统育种值的基因组性能指数(GCPI)以及结合基因组育种值和系谱指数的基因组总性能系谱指数(GTPPI),可分别用于验证公牛的再评估和青年公牛的选择。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于2012年开始应用于全国种公牛遗传评定,2014年参与全国奶牛良种补贴的774头种公牛中,147头为基因组选择种公牛,加快了我国奶牛遗传改良进展,大幅节约育种成本。

  (3)启动联盟合作创新项目

  2014年4月24日,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京白1号’及‘农大5号’蛋种鸡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由联盟成员单位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北农大集团合作承担。2014年6月,联盟申报的北京市科委2014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科技专项获批,项目年度经费20万元,这是本联盟首次获得北京市科技项目经费支持。

  5、存在问题

  由于畜禽育种周期长、投入大、市场风险大,导致我国畜禽良种自主培育滞后,优良种畜进口依赖性大,企业效益普遍低,而育种本身具有一定社会性和公益性,这一产业特点导致了长期以来产学研合作主要以政府项目为纽带。近年来虽然一些大型企业逐渐开始自主培育新品种,但从全行业看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经费投入参差不齐,因此联盟内的产学研合作大多是局部性的,联盟组织的技术开发合作集中在有较好技术开发基础的大型企业上。

  针对目前类似畜禽良种产业的低效益的农业行业,建立政府加强引导,同时加大支持,鼓励在联盟组织下开展合作创新。

  二、2015年工作要点

  1、进行联盟理事会换届工作及增补联盟成员单位;

  2、开展“十三五”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工作;

  3、做好联盟承担“十二五”科技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

  4、开展畜禽种业创新方法工作的研究及应用;

  5、促进本联盟与新疆相关农业产业联盟的深度合作;

  6、组织申请本年度各级各类项目,谋划“十三五”科技项目;

  7、加强与联盟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拓展联盟对外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