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要点

  工业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4年度总结报告

  工业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0年5月20日成立,于2013年被科技部批准为联盟国家试点项目运行。联盟由积极投身于工业酶技术的科技进步,立志于推动中国工业酶产业发展的16家龙头企业、6所大学及5家科研机构自愿组成。联盟以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纽带、以契约关系为保障,有效整合行业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共同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标准、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加速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运用,并带动全国、区域产业技术升级,提高我国工业酶的整体技术水平,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现协同合作,推动创新,共赢共荣。

  联盟对外责任主体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管理机构设立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联盟共有27个成员,其中包括行业领先的企业代表16家,大学6家,科研院所5家。同时汇聚了多方人才共34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2人,享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长江学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15人。

  联盟设立了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理事会为联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由联盟成员单位派出的现职人员组成,目前共有22名成员,为成员单位法人代表或持有法人代表委托书的高层领导。目前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5人。专家委员会为联盟技术决策机构,专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联盟理事长提名,经理事会通过后任职,目前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专家委员会成员由联盟成员单位推荐,目前共有22名技术专家。专家委员会为联盟的运行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指导。联盟秘书处依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设立,是联盟理事会执行机构。联盟秘书处实行秘书长负责制,设秘书长1名,常务副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4名。秘书长向理事会负责,秘书处工作人员由秘书长聘任,目前共有4名工作人员。秘书处具体落实和实施了联盟成立以来的各项事务,包括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等。联盟制定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收益分配原则和知识产权管理、人事管理、对外宣传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理事会和秘书处决策和落实。

  一、本年度工业酶联盟运行取得显着成效

  (一)、举办或参加工业酶产业发展相关会议

  4月27日,工业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会暨联盟理事会会议在武汉光谷生物城召开。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湖北省科技厅、武汉市科技局、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和天津工业生物所的有关领导及联盟的27家成员代表共136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参会领导均对工业酶行业的发展寄予厚望,并表示今后将对酶联盟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会议深入讨论了目前工业酶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酶联盟能够提供的解决方案,确立了联盟的工作目标任务与管理运行机制,审议和讨论了联盟协议书和章程,表决和形成了酶联盟的理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秘书处。

  此外,本年度联盟成员还组织座谈会10次,参加国际会议5次,组织及参加国家级及省级行业技术研讨会15次。

  (二)、完成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依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了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建立了工业酶筛选与评价、工业酶分子改造、工业酶表达与制备、工业酶应用四大技术平台;具有一套完整的酶研发技术体系,拥有了从基因到酶产品的全套技术开发能力。

  酶筛选与评价技术平台投入经费1274.9211万,具备进行传统筛选以及新型宏基因组测序筛选等技术能力以及系统的酶性能评价体系,为有效获得更多更新的酶菌株和基因资源提供技术保障。该平台配备有细胞培养体系和高通量筛选体系,具备年运行反应次数3000万的能力,克隆挑选能力1000万次,可以筛选出年平均50-100个高表达工程菌。

  酶表达与制备技术平台已累计投入经费约2570.2557万元,配备有多级细胞培养体系、发酵中试平台、优化发酵试验平台、发酵纯化等系统,具备自动化控制发酵参数、优化发酵条件,中试产品发酵,放大发酵体系等能力,可以实现吨级规模的工业酶发酵及纯化研制。

  酶应用技术平台是涵盖了固定化酶技术及应用分析、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分析、酶制剂在食品、纺织、造纸等行业中的应用分析等内容的技术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已累计投入经费约2718.4564万元,配备有样品冻干制备体系、样品分析系统、生化转化反应系统等,建立了相应的工业酶技术评价系统和工艺技术系统。具备对各类重要工业酶蛋白的配伍与测试评价能力,极大拓展了工业酶的应用范围;可以开展工业酶在生物制药、印染、纸浆漂白、制革、麻类脱胶、明胶生物制备、生物有机合成、食品加工和饲料应用中的应用工艺研究。

  依托创新技术平台,已经累计承担了国家973、863、中科院、地方政府、联盟成员自设等相关科研项目278项,科研经费达到29584.97万元。

  (三)、组织联盟成员协助进行重点项目的研究开发

  联盟成员组织实施了“工业酶分子改造与绿色生物工艺”项目,此项目投入经费2.29亿元,其中国家拨款8956万元用于项目的研发,企业自筹经费1.4亿元用于技术平台、产业化试验及集成示范线的建设。项目内各课题相互合作,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近二十个重要工业酶,包括木聚糖酶、PVA水解酶、纤维二糖水解酶、纤维素酶、木糖苷酶、果胶酶等,为高稳定性、高催化活性酶的理性分子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采用多种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一系列工业酶表达水平,在中试规模生产出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酶活的工业酶;针对酶的特点和工艺要求,开发了连续固定化装备技术、多酶协同作用复配等技术,完成了数个行业标准的制定,建立了生物印染、生物脱胶、生物漂白、生物制革、生物制胶、生物制药、生物有机合成等绿色新工艺规模化示范线,平均节水、节能、节约化学试剂30%以上,带动经济效益50亿元以上。

  本年度联盟成员联合申请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工业蛋白质高效表达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总体目标针对现有工业蛋白质表达体系进行系统改造,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效的原核、真核蛋白质表达系统,显着提升工业蛋白质表达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项目总经费38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2700万元。

  (四)、全面向产业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

  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的联盟成员单位拥有价值数亿、从事工业酶研究开发所需的大型仪器装备,包括全基因组测序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蛋白质纯化仪、高通量酶标仪、高速离心机等,在优先保证有关科技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将其向社会开放,并提供优质服务,相关仪器装备也各地大型仪器协作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对外开放,并不断把实验室新置先进仪器设备对外共享,通过实验基地、中试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向全区同行业提供新技术和新工艺培训。

  为克服常规筛选微生物高产菌株存在的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青岛蔚蓝生物从瑞士引进了一台Freedom EVO 200-8 MCA 96高通量微生物筛选工作站。该工作站是瑞士Tecan公司根据蔚蓝生物在基因克隆、菌株筛选和蛋白质工程等研发的需求,而“私人定制”的一台高通量微生物筛选工作站。该工作站在显着提高实验效率的同时,使实验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都得到显着提高和完善,同时降低实验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该工作站已正式投入使用,并且对外开放,可为酶联盟成员提供高效快捷的研发服务。

  由于中国工业生物企业研发力量薄弱,需要生物催化剂设计与改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各科研院校的生物催化剂设计与改造服务已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这些成果及其应用模式大多是自发的、孤立的,呈“碎片化”形态,难以满足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建立了工业驱动的酶工程平台(industry-Driven enzyme engineering platform, iDeep),通过统一服务入口,标准化服务流程,并投入引导资金将企业研发风险最小化,可为产业联盟提供服务网络支撑。本年度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为34家企业提供了生物催化剂设计改造、检测、咨询和培训等技术服务75项次。

  (五)、联盟成员密切合作提升社会与经济效益

  联盟重要成员充分利用联盟资源,大力开展工业酶制剂如淀粉酶、蛋白酶等系列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在相关企业进行中试并实现了工业化规模的生产。其中由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和山东隆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联盟成员完成的重大淀粉酶品的创制、绿色制造及其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天津春发公司与中科院工生所联合研发的复合酶靶向耦合酶解技术与微生物发酵技术,引入“味料同源”理念,集成转化绿色先进的生物技术及工艺,成功应用于天然咸味食品香精的产业化生产。该技术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与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的科研项目“饲料用酶技术体系的创新及重点产品创制”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联盟成员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本年度通过联盟的积极协调和努力,联盟成员获得9个奖项,为行业培养研究生等高级人才62人,授权75项专利,新申请38项专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69篇,制定5项技术标准,组织共建研发机构2家,对外有18项技术转让,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2项,高校及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项目25项。这些创新成果极大地推进我国工业酶产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七)、有效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武汉新华扬在国家生物城购地110亩新建了新型酶制剂产业化项目,可年生产酶制剂2.85万吨,年新增营业收入3.29亿元。广西科学院开展甘蔗糖蜜乙醇发酵专用高产、高效酿酒酵母工业菌种的选育和基因工程改造研究,建立了甘蔗糖蜜乙醇发酵高性能酿酒酵母工业菌株的选育和基因改造技术平台。利用该平台选育构建了酿酒酵母甘蔗糖蜜乙醇发酵高性能工业菌株。该技术成果在示范企业应用后,由于生产技术指标突出,吸引了国内多家乙醇生产企业参观。该企业的菌种改造给国内同行指明了技术升级的方向,带动国内多家糖蜜乙醇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桂林微邦参与自治区发改委关于广西蔗糖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利用广西这一蔗糖优势,开展甘蔗种植、蔗糖的深加工等衍生产业,打破传统产业的限制,提高蔗糖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本年度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D-环丝氨酸、瑞舒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中间体TBIN 3个项目的酶-化学合成工艺的研究。其中D-环丝氨酸酶-化学法合成工艺完成了完整工艺的实验室放大。瑞舒伐他汀酶-化学法合成工艺已经在事业部完成了中试放大。TBIN项目本年度完成了从起始物料COBE到TBIN多批次的生产放大,质量和收率接近小试水平,已交付产业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建立了海因酶法,转氨酶法、脱氢酶法等6种通用的非天然氨基酸生物催化生产途径,完善了非天然氨基酸生物催化生产技术平台;建立葡萄糖/葡萄糖脱氢酶,甲酸/甲酸脱氢酶和异丙醇/醇脱氢酶3套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辅酶再生体系,解决了工业化辅酶再生难题。

  (八)、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全面提高联盟及成员的国际影响力

  向国际化转型是蔚蓝生物实施战略转型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蔚蓝生物通过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获取全球人才与资源,极大的推动了向国际化转型的战略进程,全球化运作得以突破。2014年初蔚蓝生物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成立了全资子公司(Vland Biotech SA,LLC),以充分利用美国生物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经过2年的洽谈磋商,美国当地时间6月23日,印第安纳州,蔚蓝生物与美国联合饲料公司联手成立合资公司JBS-Vland Life Sciences,LLC。此合资公司的成立,进一步完善了蔚蓝生物走向美国的战略布局。蔚蓝生物也将以此为平台,充分整合美国先进的技术及市场资源,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加盟,不断扩大蔚蓝生物的国际市场影响力。据悉,在全球化战略方面,今后蔚蓝生物将继续拓展合作渠道、加大在国外投资力度,以寻求更大的合作空间。

  武汉新华扬于2011年与越南胡志明农林大学合作成立酶制剂检测实验室,该实验室是越南历史上第1个专业酶制剂检测机构,为推动整个国家酶制剂的发展进程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2013年,武汉新华扬又在新加坡成立了办事处,以充分利用当地地理优势及条件因素,不断扩大东南亚地区的业务及技术交流。

  浙江海正公司瞄准国际前沿,与美国普渡大学率先在中国开展了QbD(质量源于设计)的合作研究、与美国Rosewell Park癌症研究所合作开展1.1类新型肿瘤诊断和治疗双功能光敏剂HS-CD的研究开发等十多项国际技术合作项目。

  桂林微邦和美国威尔基因有限公司开展长期合作和技术交流,利用美国威尔基因有限公司在基因工程菌株构建、蛋白质工程的优势,对公司的菌株进行筛选优化,以提高菌株的蛋白质表达量,提高发酵酶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广西科学院充分利用广西非粮生物质能源人才小高地资源、国家外专局引进计划项目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广泛邀请美国、以色列、加拿大、巴西、捷克、德国、英国等高水平的同行专家和学术骨干来工程院开展学术交流。

  天津科技大学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开展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丝状真菌来源耐热脂肪酶的挖掘及其酶学特性的研究”, 结合合作双方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筛选并建立耐热丝状真菌库,挖掘具有耐热性能优秀的新型脂肪酶,实现耐热丝状真菌资源的开发及新型耐热脂肪酶催化机制及酶学特性分子基础的研究。

  二、联盟经费总结

  联盟项目本年度经费支出情况如下:

  本年度经费支出总计5835.63万元。其中1104.45万元用于科技项目研究开发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维修费用;2006.73万元用于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等费用;156.2万元用于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或带料外加工费用及因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发生的费用;43.2万元用于实验过程的水、电、燃气等动力费用;28.38万元用于进行国内调研考察、现场试验等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27.8万元用于组织召开有关学术会议费用;19.56万元用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项目的费用;689.73万元用于直接参加科技项目研究开发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人员支出的工资性费用;106.8万元用于信息检索费、论文版面费、数据调查费、信息咨询费和上机费等;其他费用为1652.78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规划

  联盟自成立以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我国的工业酶无论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和国外先进水平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在品质、品种及应用技术服务方面与国外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充分满足飞速发展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限制了工业酶产业的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缺乏,核心技术(新酶基因、表达系统和酶制剂应用研发等)没有建立我国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国际法律风险越来越大。另外,国内外工业酶分析检测标准混乱,限制了酶产品的推广应用,产品检测体系严重滞后导致鱼龙混杂,难于评价产品优劣。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充分发挥联盟的引导作用,依托联盟成员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弥补企业研发实力的不足,解决工业酶行业存在的共性关键问题,尽快完成对工业酶菌种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改变产品类型,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加强应用领域的开发,规范国内酶制剂产品的市场,改变少数国际公司对我国市场及技术的垄断局面。

  联盟以推动联盟成员的共同发展为己任,积极维护联盟成员共同利益。为此联盟从三个方面制定了今后发展方向:

  (一)、推进工业酶产业科技发展

  通过技术交流、培训、人才互访、联合研发等方式,推进研发联盟;通过在联盟成员之间建立知识产权优先、优惠共享及专利技术许可优先机制,推进专利池联盟;根据行业制标工作需求,加强分工与协调,推进标准化联盟。

  (二)、建立新型产业合作模式

  依托联盟,通过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酶的生产和应用优势企业,拓展工业酶的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内企业间的生产与销售合作,推进市场联盟;疏通业界的资金渠道,推进投资联盟。

  (三)、实施产业推动计划

  为国家有关政策的制订及国家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决策参考,联合申请重大项目并组织实施;建立单位之间的技术合作和IP有偿共享的机制和自主知识产权菌种的保护措施;扶持3-4个酶制剂或生物化工公司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扶持或孵化1-2个重点酶制剂企业,打破国际公司在我国酶制剂市场的垄断地位。

  工业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5年工作计划

  工业酶行业作为我国政府重点发展且潜力巨大的核心产业之一,正日趋加快全球产业化进程,2015年将是工业酶产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工业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推进工业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目标,联盟的运行与发展将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抓住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实现赶超国际酶制剂公司的发展步伐,联盟将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协同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进一步推动中国工业酶行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联盟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推进工业酶产业发展

  1、针对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以联盟主要成员为核心力量,组织推进工业酶蛋白质工程技术优先启动项目,针对现有工业蛋白质表达系统进行改造,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通用型原核和真核蛋白质表达技术体系,提高我国工业酶生产技术水平,降低酶制剂的生产成本和能耗。

  2、通过技术交流、培训、人才互访、联合研发等方式,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平台,积极推进研发联盟,不断支撑工业酶生产技术的进步。同时依托研发队伍的培养和扩展,为国内实力企业建立国际拓展渠道,积极开辟国际市场。

  3、通过在联盟成员之间建立知识产权优先、优惠共享及专利技术许可优先机制,推进专利池联盟。并通过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技术合作、IP有偿共享的机制和自主知识产权菌种的保护措施,对已获得的新酶基因、表达系统和酶制剂应用研发等核心技术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推动我国酶制剂全面商用环境的形成。

  4、持续推进工业酶制剂的开发及产业化环境建设。根据行业需求和企业差异化需求,帮助成员企业做好技术需求分析、产品规划和目标制定等工作,加强分工与协调,提升联盟及成员企业的综合实力。

  5、联盟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行业资源优势,在战略咨询、市场调研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科学合理的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促进联盟成员单位的自身发展,扶持或孵化1-2个重点酶制剂企业,提升我国工业酶的整体竞争力。

  6、联盟将继续与科技部、滨海新区科委等政府主管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政府在行业规划、引导和调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需求,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为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制订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决策参考,联合申请重大项目并组织重大项目的实施,推动工业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立新型产业合作模式

  1、依托联盟,通过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酶的生产和应用优势企业,拓展工业酶的产业链,以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纽带,有效整合行业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开发新型工业酶制剂品种,研发旧酶新用技术,克服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加快现有工程化成果的推广力度。

  2、促进产业链内企业间的生产与销售合作,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应用整合、产品开发、市场合作,持续推出有影响力的市场活动,体现工业酶产业迅猛发展的市场前景。组织联盟成员企业参加行业重要展会,邀请政府领导、业界专家、企业举办系列的研讨会,集中展现工业酶产业的最新发展成果。通过国际交流与全球拓展,广泛与美国、德国、英国、以色列等高水平同行专家和学术骨干开展合作交流,提高技术辐射能力,突显工业酶整体国际产业链的发展,共同推进工业酶的全球化市场联盟。

  3、加强市场信息发布,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主动宣传和传播工业酶产业界政府决策、重大项目推动措施、企业推广等各方面信息,疏通业界的资金渠道,推进投资联盟。

  (三)、加强基础研究工作

  联盟继续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软课题的研究,了解工业酶在产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限制和瓶颈,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优化多种工业酶高效表达系统,完善酶表达与制备技术,提供及时全面的产业技术分析和研究工作。目前即将开展的工作包括:

  1、联合开发蛋白质表达系统(主要是黑曲霉表达系统)的关键共性技术,建立现有标准表达体系。黑曲霉以其高表达分泌能力和较成熟的发酵工艺,已成为新一代的蛋白质生产系统之一,下一步将作为重点研发对象。通过细胞培养体系、克隆挑选体系、高通量样品分析体系等一系列平台建设,开发新一代高通量筛选技术,为产酶菌株的优化改造提供高通量筛选基础;依靠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发酵中试平台先进条件,考察发酵过程控制参数,优化发酵条件,完成从小试到中试产品发酵,实现发酵规模的级联放大过程。

  2、联合开发细菌底盘细胞的关键共性技术,如大肠杆菌的高效表达细胞,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蛋白质表达体系。通过理性改造和半理性设计分析以及定向进化技术,构建蛋白质高效表达的底盘细胞,结合培养基的优化和发酵工艺的改进,大幅提高一系列工业酶的表达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1、通过共同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标准、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加速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运用,并带动区域乃至全国产业技术升级,提高我国工业酶的整体技术水平,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现协同合作,推动创新。

  2、结合工业酶制剂产品与市场发展情况,加强产业联盟在解决科技成果专利保护问题上的作用,及时向科技部等主管政府部门汇报科技成果的专利保护进展,争取获得主管政府部门更大的支持。同时积极吸纳具有一定专利实力的国际公司加入产业联盟,以期在产业联盟的框架下部分解决中国企业的工业酶制剂专利问题。

  3、继续关注工业酶产业市场的发展动向,加强与专利池参与者的交流,深入了解工业酶专利问题解决的规划,提出产业联盟应对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联盟成员与联盟外企业之间的专利许可问题,重点是Novozymes、Genencor、DuPont等专利所有人。

  4、通过与各方沟通,了解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专利防御需求,积极寻求办法,妥善处理已有科技成果的专利许可问题,推出大中小企业均能认可的专利管理方法。

  (五)、加强联盟建设工作

  1、认真做好联盟成员发展工作,持续关注和吸纳积极参与推动产业发展的企业加入联盟,立足国内与国际化并举的发展策略,切实解决目前工业酶行业中存在的恶性竞争、核心关键技术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2、加强联盟组织机构运行

  通过召开理事会和专家(技术)委员会会议,及时讨论、解决产业和联盟发展的关键问题,搭建企业全面了解产业发展和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的决策作用。

  3、服务会员企业

  定期拜访、走访联盟企业,围绕产业发展的阶段问题、关键问题、联盟建设等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建立企业信息平台,并实时更新。在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时,联盟能够给予适时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工业酶产业的发展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壮大联盟成员队伍。

  4、提高内部管理

 

  进一步落实联盟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合理调整联盟《章程》及相关协议规定,以更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各项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保障秘书处的有序运行。根据联盟专职化建设要求,定期举办业务知识培训、内部管理制度的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