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要点

  一、 联盟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本联盟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饲料行业的科技引领、重大项目组织、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构建、专利池建设、标准研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饲料产业创新链的梳理,编写无抗低排饲料产业链研究报告和国家“十三五”饲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围绕制约饲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问题,开展了“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研发与产业化示范”;“生态环保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安全优质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等方面的联合攻关。先后联合承担国家和省市地方项目34项,申请专利123项,获得授权专利62项,研制并获批标准30项,开发新产品24个,建立示范和产业化基地42个,获得多项国家和地方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组织共建研发机构7个。

  二、 年度总体发展情况

  1.创新活动情况

  ①按照协议约定落实的创新任务与落实经费

  联盟按照协议约定开展了“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研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生态环保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安全优质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项目总预算7827万元,其中国拨经费3827万元,配套经费4000万元;2011年国拨2318万元到位,企业落实配套资金2800万元。2014年国拨资金和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并获得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等成果。

  ②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任务

  2014年饲料联盟联合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共30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科技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973计划2项,863计划3项。

  ③开展的合作创新

  联盟成功申请认定为中关村开放实验,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专项资金的引导下,有效开放和共享科技资源,联合北京大北农集团、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英惠尔公司、北京伟嘉集团等成员企业在委托检测、联合研发、联合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成果转化、共建国家工程中心、共建企业研发中心等产学研用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同时,利用联盟作为中国创新驿站基层站点这一有利条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协同创新,通过这一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联盟内的产学研紧密合作。

  ④共享的科技资源

  联盟拥有2亿多元仪器设备、多个国家饲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饲料重点实验室,通过协议约定、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专项政策引导等手段,将联盟体系内的优质科技资源有效整合起来,科研仪器和设备大约1518台套。2014年联盟开放组织大型仪器设备(价值50万元以上)在联盟成员企业中共享716次,共享大型仪器设备为企业服务976次,开展委托检测或合作研究项目60多项。

  ⑤形成的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联盟以存量的科技资源为基础,通过整合,形成了中关村开放实验、中国创新驿站基层站点、北京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饲料产业分站等众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高效配置各项资源,从而使联盟体系内的产学研合作更深入更紧密。

  2.创新成效情况

  ①突破的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及水平

  联盟在饲用酶制剂(几丁质酶、双功能木聚糖酶、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半乳糖苷酶等)生产工艺技术;柑橘渣、白酒糟、苹果渣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技术;棉籽和菜籽粕蛋白固态发酵工艺和高效脱毒技术;棉籽分离蛋白提取工艺技术;发酵棉籽蛋白产品和酶解棉籽蛋白产品研制;肉牛和肉羊环保型饲料配方技术;蛋鸡低排放生态环保型饲料配制技术;甲烷减排添加剂生产技术;饲料加工增效调质器生产工艺技术;饲料中违禁药物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仪生产技术;新型饲料调质工艺技术;饲料中违禁药物SERS速测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饲料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②获得的专利、成果与奖励

  2014年,饲料产业联盟申请国内专利 123 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 85 项;获得国内专利授权 62 项,其中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60 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 9 项。

  ③形成的技术标准

  联盟组织或参与了30余项国内饲料工业标准的制定,其中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3项。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15多项。各地颁布实施的地方标准有20多项。此外,联盟内所有生产企业都编制了自己的产品标准,杜绝了无标准生产的现象,规范了行业。此外,农业部从2003年起连续11年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组织联盟成员参与修订和编制《中国饲料与饲料添加剂产品目录》书册,作为饲料行业产品执行标准。

  ④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联盟充分利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专项、中小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等政策大幅降低成员单位研发成本;引入中科招商投资管理公司、中农科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获得天使投资资金,降低成员企业创新风险;借助中国创新驿站,开展协同创新,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使研发投入与产出比达到最佳状态。

  通过联合攻关,累计获得6项重大成果,形成了配套技术16套(61个配方),发表文章154篇,申请专利123项,培养了5个知名品牌和78名科研人才,推动了相关产业(饲料机械、养殖业、食品业)的大发展;减少了氮、磷、铜、锌排放(减少10%以上),节省了成本(每吨饲料可节省10元),保护了养殖环境和自然环境;提升了参与企业的科研意识、科技创新能力和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的能力;研制的新型饲料添加剂、低污染预混合饲料、无残留预混合饲料系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联盟在联合创新过程中,推广安全高效预混合饲料154.10万吨,示范产蛋鸡680万只、肉鸡200万只、肉鸭1亿只,建立了15个试验基地、10条中试生产线、5个直接示范企业和38个间接示范基地(点),企业增加利润3.02亿元,养殖获利12.65亿元。

  3.服务产业情况

  ①制定的产业规划

  2014年本联盟研制了《饲料产业关键技术路线图》、《无抗低排饲料产业链研究报告》、《饲料行业标准发展报告》等,其中,《无抗低排饲料产业链研究报告》被科技部编入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链案例研究》书刊,为饲料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引导。同时还编写了《2014年度饲料产业蓝皮书》,《2014年度饲料产业白皮书》,这些资料得到北京市相关部门和联盟成员的高度认可。

  ②为成员单位或行业提供的展览、咨询、测试、设计、学术交流等行业服务情况

  2014年联盟主办了“第十一届中国饲料科技与经济高层论坛”,参会人员达1000多人,为饲料行业中科学家、企业家、研究生、金融家、政府领导的盛会,论坛不但有前沿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分享,还有科技颁奖盛典,对一年来取得科技成就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专家、研究生给予奖励,促进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联盟还连续组织了8次全国性学术论坛、2次饲料专利知识培训会、20余次联合展览会、3次饲料成果展示与交易大会、5次学术研讨会。

  ③人才交流培养情况

  面向全国饲料企业开展专业化的技术培训,针对实时发展行情策划和组织有特色的培训会,整合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企业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配合行业领导部门累计举办15期技术培训班,联盟培训饲料产业研究生等高级人才80人。

  ④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广与示范情况

  2014年,联盟先后促成技术转移项目29项,促成技术转移交易金额3760万元,开展技术服务37项,集成开发技术51项,对外推广技术标准13项,建立新技术和新产品示范点159个,在行业内产生重大的影响。

  4.组织管理经验

  ①联盟在加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经验措施

  A、秘书处为技术转移机构的设置:产业技术创新链的环节如果没有技术转移机构是不完整的链条,技术转移机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成果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联盟秘书长单位为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北京中农博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饲料技术转移业务,与各个成员单位无任何竞争关系,并且拥有一支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从而为联盟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建立内部协调与信任机制:本联盟充分利用北京先试先行的政策,成功在北京民政局注册(注册名称为:北京生物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当联盟内部发生争议时,秘书长单位可发挥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妥善解决成员间的摩擦,建立起联盟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同时,本联盟还建立了联盟信息交流机制、联盟分级会议机制、联盟危机处理机制等有效的机制。

  C、多帮一和多边合作机制:联盟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开展合作,一方需要,八方相助,成员企业由竞争转向竞合。同时,对于某个项目,不要求全体成员都都统一都参加,而是采取更为灵活的多边合作模式,从而使联盟合作项目推进更快捷。

  ②运行管理制度

  联盟设立理事会、专家学术委员会和秘书处。联盟理事会为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专家学术委员会为联盟理事会咨询机构;秘书处为联盟理事会常设的执行机构。

  联盟设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和日常事务管理制度,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项目管理制度,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费管理制度,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职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制度,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5.联盟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政策建议

  饲料产业联盟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联盟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项目方面,还没有确立项目主体的地位,产学研合作方面仍然面临很大的难度。联盟推荐的项目是根据产业规划和产业技术路线图设计的,而项目立项审批是按照单个课题去操作,从而使联盟推荐的项目被肢解、分化,项目的整体性被打破。在国家项目管理方面,采取经费直接下拨到子课题承担单位上的做法,使得联盟只有责任,而无控制点,项目组织实施难度无形中加大。

  建议政府的管理部门,设立全产业链项目,开展链式研发,使各种科技资源围绕产业链高效配置。鼓励联盟实体化或在民政局注册,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公正、公平、公开、共赢上做得更好。采取政府采购产业调研报告的方式,支持联盟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通过联盟推荐专家进入国家项目评审专家库,提高联盟在国家项目的主体作用,建立产业联盟创新基地建设专项,发挥产业联盟在国家重大项目中的组织作用。

  三、2015年工作计划

  1.凝练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重大项目:

  饲料产业联盟在2012年科技部的评估中获得A级,在全国农口产业联盟中排名第九,符合科技部对产业联盟扶优扶强的政策,具备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条件。2014年,本联盟受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的委托,参与编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链案例研究》,通过组织北京大北农集团、江西正邦集团、中国牧工商集团、北京九州大地集团、双胞胎集团等联盟的重点企业梳理饲料产业链,已初步确定国家“十三五”期间的主攻方向,为下一步凝练国家重大项目,组织成员单位联合攻克饲料产业重大瓶颈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进生物饲料中试孵化基地建设工作:

  2.编写饲料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本联盟将组织行业战略专家、技术专家、企业家等,从产业链的角度共同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产业发展解决方案,引领产业科技发展。

  3.开展行业增值服务:

  本联盟通过技术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专利挖掘、饲料原料基础数据分享等增值服务,为联盟成员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提高联盟的向心力和号召力。

  4.联盟人才培养:

  建立饲料产业联盟人才流动工作站,为成员单位培养科技、管理等高层次人才。

  5.研制和推广联盟标准:

  选择饲料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标准问题突出的几个领域,组织饲料产业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排名前十名的企业,成立标准委员会,共同研究联盟标准制定和推广问题。通过这些行业领军企业的带动,使联盟标准的认可度迅速扩大,促进市场规范、企业自律。

  6.开展饲料产业企业管理和技术培训活动:

  利用本联盟体系内的技术专家、企业家等资源,开展饲料产业的企业管理和饲料配方师的培训工作,提供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推动饲料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7.举办大型科技论坛:

  本联盟截止到2014年已经组织了十一届全国饲料科技论坛和两届生物饲料科技论坛。2015年将继续组织行业科技论坛,促进行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联盟在行业的影响力。